非典型商院人的職涯中期心得 — 裸辭半年後的想法

--

我在去年十一月底離開了Houzz,在這間公司的兩年半時光,對我來說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工作成長都意義重大;這是我第一次毫無保留的展現自己,不管是工作上力求表現跟大家打好關係,還是為了大家的權益憤憤不平而出來當了勞方代表,進而成為福委會顧問及尾牙主持人,我都很認真的把在這間公司的每件事做好。

然而,隨著經濟和科技業開始蕭條,公司也跟著產業一起調整了幾次,工作也開始變得艱難;科技業本身就是風險高報酬也高的產業,因此放長線來看就是大風大浪。從2023年起調到新部門的我,本來是期待可以繼續在Houzz更長時間的耕耘我的職涯,但可能因為氛圍受到產業的影響,許多事情都變了;工作對我來說也日漸辛苦,而我開始會在早上起床時感到無奈時,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想要繼續這樣過日子。

簡而言之,我一直知道自己不快樂。儘管一些跡象可能會顯示我在我做的事情上都蠻順利的,但當我捫心自問,我很清楚自己並不快樂。

當時正在看朋友推薦的還有紀錄電影,兩個都是偏向調整心態、更加了解自己的類型,因而讓我更重視起自己的感受及這些努力背後的目標與思路,進而讓我了解到:我需要休養調整自己。而我也渴望做出一些調整來讓我自己找尋屬於自己的快樂。

因次,在2023年底我離職了,這次並沒有急著找下家,而是讓自己沈澱下來去感受自己,當然也有許多想做的事情,但跟職涯就不是那麼完全相關。而當我離職後,雖然沒有什麼巨大的改變,但全身像是變輕了一樣。

我的線上課程

其實線上課程大概在2023的年初就開始進行了,自己一直都有想把自己的所學整理成課程的想法,主要是一些身邊朋友提議過說可不可以整理怎麼做分析的心得以及同事開玩笑說我要不要開個課程分享後,自己就打開一個空白簡報開始建構想法,沒想到就列出很多點且排出自己過去五年來的學習歷程,自己也就認真把它做完了。在這過程中,要很謝謝我的女友擔任我的美編及校稿,點出很多課程的問題才可以讓我把不及格的作品達到及格以上。

課程推出後,銷售狀況並不如我本來預期。在 LinkedIn 上發文得到響應跟讓別人掏錢購買你的商品完全是兩回事;以轉化率來說的話,千分之一可能都算多。雖然說嘗試各種方法的過程十分不容易,但對我來說真的是有了各種不同的學習;不管是在我本來的 LinkedIn 上曝光、臉書社團發文、自媒體經營、與不同團體合作宣傳等,都讓我體會到平常我工作時不會有的體悟。

在過程中也研究到課程在 Udemy 上究竟怎麼成長以及其他人怎麼銷售他們課程。這不禁讓我想到過去在 Amazon 工作時,不斷聽到業務如何告訴商店要怎麼成長他們的銷售,基本上相似的模式也可以用在 Udemy 上,我想這也是為何在電商工作過的知識在許多不同產業上都是可以轉換應用的。

雖然還是會持續嘗試推銷這套課程,但在幾次分享會後,我覺得課程的初衷比較是很常有人問我分析相關的概念,因此我把它做成課程,讓大家可以用影片和素材的方式學習,而不是為了賺錢,因此也不會那麼執念於業績。

到墨爾本休假

而裸辭的一大目的就是讓自己好好休息。由於女友正在澳洲打工旅遊,上次遠端工作也十分喜歡澳洲的氛圍,這次就也決定就此繼續在澳洲的生活,也嘗試看看能不能在澳洲找到工作,繼續待下去。

具體我在澳洲做了些什麼主要記錄在這篇文章,但這次也是有了許多不少的體悟。在亞洲,可能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比較習慣了,因此出了社會大家難免還是會有比較心態;「是不是我這個年紀這樣會被看不起?」或是「我這樣是不是會穿得太邋遢?」等等的想法都容易出現在腦中,但可能因為澳洲的基本時薪很高,導致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一週上班 20–30小時,沒上班的日子就在公園躺著看書、餐館點杯酒就坐著聊一整天等。甚至寫著五點關門的咖啡廳,四點半就會開始趕客人,因為他們的標準就是五點關門是他們鎖上門下班回家。

雖然財務狀況相對不好,但這樣的工作時數扣掉房租都還有一些寬裕,大多數的人比較在意工作以外的生活娛樂或是現在的工作有沒有讓自己準時下班,社會成就好像比較算是次文化般的存在。我在跳舞、打羽球、抱石的圈子也是感受到,大家的聊天話題環繞在這些休閒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上,話題鮮少帶到物質生活的層面,讓人不經深思,是否充滿比較的亞洲文化讓大家的日常生活多了些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

接案

之前就偶爾會私下接一些兼職或是接案的工作來接觸不同的領域,雖然主軸都還是跟分析相關,但可以讓我體驗到很多工作上體驗不到的環節。這次在 LinkedIn 上看到一個專門幫人準備面試的網站 TryExponent.com 在徵資料科學課程顧問,我就留言詢問非美國工作者是否可以申請。

而在跟 營運長的 Anne 聊過後,就順利地開始協助模擬面試的錄製,進而到了課程內容及面試題目的出題,最後也加入了他們網站的顧問團。

我的 Exponent 顧問檔案

過去其實一直都有免費在幫別人修改履歷以及在一些團體擔任導師,但時常在 LinkedIn 上收到訊息的求職者,在幫忙修改履歷後都偏向過河拆橋的態度,讓人有些心灰意冷,因此就不太隨意的幫別人免費諮詢。

相較之下,在這樣的付費平台,雙方都有基本的共識下,諮詢及協助的態度及互利是比較舒服的。

自媒體經營

開始了 Instagram 和 小紅書的經營,甚至到了Dcard寫文章,最後再用 Linktree 把所有相關的連結都整合在一起,這些過程讓我學習到了很多過去工作不會接觸到的地方;開始使用Canva,學習如何使用模板、撰寫文案以及優化曝光等,都讓我對於之後要創業有更清楚的想法。

我自己也因爲這些自媒體經營得到了一些曝光也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彼此交流了一些海外求職的心得跟資訊,所以雖然經營自媒體主要是為了自己的一些業外收入等,但漸漸的轉變成個人的興趣導向。

對於人生接下來幾年的想法

由於這次裸辭後到了國外休息,我對於接下來的人生有了不同的期許。過去五年間,我的專注似乎都是聚焦在工作上及職涯要怎麼繼續成長發展;甚至現在回過頭看,當初在疫情期間一個人在日本生活,或許我之所以感到枯燥乏味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沒有太注重工作以外的生活,即使我還是有到處旅遊,但因為孤身一人,我去做的嘗試就相對的少。

現在有了許多不同的運動及嗜好,對於生活的想法更鮮明了。儘管從澳洲回到了台灣,我還是止不住想到新地方冒險的心,因此我把求職的目標還是放在國外,但這次沒有太多目的地的限制,只希望當地英文可以生活,讓我的社交生活可以更廣一點。

雖然理想上我還是會希望可以找到我有興趣的公司、職位,但當我想像我接下來的生活,我好像更多的期待會放在出去旅遊、認識朋友、參加活動等;升遷、薪資等相對的就不是那麼的重要,我甚至會希望薪資只要生活水平夠用,工作上可以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自己的自媒體、副業經營。儘管這些的收入都比不上本業,但對我而言卻可以帶來更多的樂趣,漸漸的我可能也變成像我大學教授說的中產階級,會疲憊地把重心放在生活,但我也覺得何嘗不可,等到我又有興致了,再努力升遷和創業也不遲。

一但覺得人生不需要急著在工作前十年就做出一番佳績後,我的心就像少了很多壓力一樣輕鬆了起來。

--

--

Marcus 張為淳

花了四年半從政大資管系畢業,大學被當了23學分GPA2.57的我正在努力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目前在日本擔任一名資料科學家,閒暇時在這邊分享我的故事和經歷。 Self-motivated Data Scientist. Sharing my story here